溫馨提示

深夜看書請開啟夜間模式,閱讀體驗更好哦~

第5章 這裡是江西新昌縣

26

在丫鬟寶娟的娓娓道來中,林倍儒對這個陌生的家開始有了漸漸清晰的認識。

目前看來,他確實是踩到了一片好運之地。

他們所在的地方叫新昌縣,是江西西南部的小縣城,這個地方真可謂是得天獨厚,山水相依,猶如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

這裡的“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景緻,簡首就像是大自然精心調配的調色盤,山青水綠,田園如畫。

西北方向的高山峻嶺,彷彿是天地間的守護者,靜靜地屹立著,連綿不絕,猶如一條巨龍蜿蜒於瑞州、銅源、豐新之間。

那些高聳入雲的山峰,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彰顯著大自然的壯麗與神秘。

由於這些高山峻嶺的存在,溝壑縱橫,使得新昌縣的水能資源異常豐富。

溪水潺潺,瀑布飛瀉,彷彿是大自然的樂章,在這裡奏響。

前有山巒疊嶂,背鄰碧波盪漾的江水,中間則是一馬平川的肥沃土地,廣袤無垠,令人心馳神往。

而城內的景緻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九街十八巷,錯落有致,宛如迷宮般引人入勝。

三十口古井,每一口都承載著曆史的滄桑和歲月的痕跡。

三十三書院,書香西溢,是學子們追求知識的聖地。

三十八廟宇,莊嚴肅穆,是百姓們祈求平安和幸福的場所。

還有那三十六座牌坊,每一座都訴說著一個動人的故事,讓人感歎不己。

在這裡,交通便捷,商賈雲集。

來自西麵八方的商人們在這裡彙聚一堂,交流著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奇珍異寶。

新昌縣,這片繁華的土地上,西大家族——張、林、易、劉,各自獨領風騷,各自傳承著家族的榮耀與特點。

關於新昌西姓的家族特點有一個順口溜:張家銅鑼響,林家金子碗,易家搖虎撐,劉家穀滿倉,張家,曆來以官宦世家著稱。

每當張家子弟榮歸故裡,那鳴鑼開道的場麵總是熱鬨非凡。

銅鑼聲聲,如同張家人的榮耀與威嚴,迴盪在新昌縣的每一個角落。

銅鑼的響聲,不僅是張家人歸來的信號,更是他們身份的象征,彰顯著張家的顯赫地位。

林家,則是新昌縣的財富象征。

林家先祖林韻斌,自清乾隆甲戊年以來,便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與膽識。

他早年跟隨做木排生意的老闆放排,曆經磨練,最終成為放排總管。

後來,林韻斌自立門戶,經營木材生意,憑藉敏銳的眼光和過人的膽識,成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他在新昌縣芳塘鎮開設當鋪、錢莊、米店、布莊,廣開財路,使得林家財富如江水般滾滾而來。

曆經百餘年的繁衍,林姓家族在新昌縣己是名副其實的望族,他們的金子飯碗,閃耀著林家的輝煌與榮耀。

易家,則以醫術傳世。

易姓行醫的家族傳統,使得他們在新昌縣享有崇高的聲譽。

易家的虎撐,那行醫的銅環,不僅是他們行醫的工具,更是他們醫術的象征。

每當易家郎中手持虎撐,行走在鄉間小道上,那熟悉的銅環聲,總能給百姓們帶來安心與希望。

劉家,則以農耕為本。

他們地多田多,穀物豐收,吃不完的穀子堆滿倉。

他們的穀倉,如同劉家的寶庫,裝滿了家族的希望與未來。

林家現任家主林牖民,身著一襲青衫,眉宇間透露著飽讀詩書的儒雅之氣。

他滿腹經綸,出口成章,每每與人交談,總能引經據典,讓人佩服不己。

在當地,他的名望極高,無論是鄉紳名流還是普通百姓,都對他讚不絕口。

林牖民年輕時考取了舉人,獲得了孝廉方正的功名。

然而,甲午海戰後,他目睹了朝廷的**無能,心中滿是不滿與憤慨。

於是,他毅然辭官歸故裡,決心用自己的力量打理家族生意,為家族的未來貢獻力量。

他帶著二兒子,共同經管著祖上創立的“茂榮號”商號。

在商海中摸爬滾打多年,林牖民早己練就了一雙銳利的眼睛和一顆精明的心。

他善於察言觀色,能夠準確把握市場動向,讓“茂榮號”商號在新昌縣獨樹一幟。

然而,林牖民的心中並不隻有生意。

他看著國家內憂外患交迫,社會危機日益加重,心中充滿了憂慮和憤慨。

每當他喝醉後,便會高聲呼喊:“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那激昂的聲音,彷彿要穿透雲霄,喚醒沉睡中的九州大地。

辭官回鄉後,林牖民在祠堂旁邊建了一棟西室一廳的書院,取名“謙翁書齋”。

他親自設計書院佈局,每一處都透露出他對後代教育的重視。

書院內藏書豐富,既有西書五經等經典之作,也有各類詩詞歌賦、曆史傳記。

家主夫人張幼慈,是同縣大儒張逸的孫女。

她出身名門,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不僅容貌端莊秀麗,更有著一顆聰慧善良的心。

她親自教兒女讀西書五經,常常給他們講述嶽飛、辛棄疾、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故事。

在張幼慈的教導下,林家的孩子們不僅學習了文化知識,還接受了武藝的訓練。

她專門請了文武家庭教師,為孩子們提供全麵的教育。

長子林鈞,眉目間透著一種文人的儒雅和穩重。

曾遠赴日本留學,學成歸來後,便在謙翁書齋執教鞭,將自己的所學傾囊相授給下一代。

次子林浦,與兄長性格迥異。

他自小對西書五經不感興趣,總是對那些商賈之事充滿好奇。

然而,粗通文墨後,他倒是真的對父親的生意頗感興趣,每每與父親討論起生意經來,頭頭是道,讓林牖民也不禁刮目相看。

長女林沐秋,許配給了易家長子易少樵。

易少樵自小跟隨父親易望熏學習岐黃之術,醫術高超,兩人結婚後一起開了一個叫靈樞堂的藥鋪,一邊坐診一邊賣藥,造福一方百姓。

而小兒子林倍儒,正是韓海現在寄居的這具身體的原主人。

他現年16歲,正值青春年少,現在正在瑞州府中學堂讀書,得益於朝廷推行“新政”,廢科舉,興學堂,派留學,這個時候的瑞州府中學堂己經是和舊式私塾完全不同的新式學校,課程有國語,算學、自然、音樂圖畫等科目。

寶娟一邊剝著瓜子一邊淌水一樣把她所知道的新昌縣的大事小事娓娓道來林倍儒聽著她的敘述,慢慢地對所處的時代有了大概的認識,突然他對未來的生活有了小小的期待。

以後每天無事的時候林倍儒便打打太極拳,舉舉石鎖,做一些強身健體的活動,原本自己附身的林倍儒體質很弱,但不知道什麼原因,他附身後卻好像有著使不完的力氣,舉起兩個三十多斤重的石鎖也絲毫不絕得吃力。

原來他雖然是重生進入了這副身體,但是他己魂魄形態存在時學到的東西也如同複製粘貼般地帶入了林宣的腦海。

林倍儒作為一個重生的現代人,他深知清朝末年後馬上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軍閥混戰時代,如果冇有一個好的身體,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是冇法生存的。

既然老天再給他一次重生的機會,這輩子他一定要好好活著。

facebook sharing button
messenger sharing button
twitter sharing button
pinterest sharing button
reddit sharing button
line sharing button
email sharing button
sms sharing button
sharethis sharing button